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热点聚焦

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开幕

11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陕西省长刘国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共同为第二十五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启幕。 陕西日报记者 母家亮 摄 11月5日,以“新时代、新驱动、新农业”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中国...


01

2023-08

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

发布日期:2023-08-01      点击量:1849

原标题: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蔡奇陪同考察新华社四川成都/陕西汉中7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四川要进一步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立足本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锻长板、补短板,努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7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和省长黄强陪同下,先后来到广元、德阳等地进行调研。25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这里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有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习近平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他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临行前,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位于德阳市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的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习近平走进文保修复工作区,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习近平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27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四川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习近平指出,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四川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的优势和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习近平强调,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瞻部署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要强化粮食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习近平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更好扛起粮食、生猪、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聚焦群众反映强烈、能抓得住、抓几年就能见到成效的几件事,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要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农村宅基地改革要守住底线。要把住土地流转关,不能借流转之机搞“非农化”。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习近平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要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指出,四川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7、8月份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要科学救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要落实落细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强调,第一批主题教育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部署,善始善终、慎终如始,务求实效。要对主题教育的实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检验理论学习成效,要看党的创新理论是否入心见行、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善思善用;检验调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检验检视整改成效,要看问题症结是否找准、整改整治是否到位;检验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成效,要看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现象是否纠正、政治隐患是否消除。评估成效要用事实说话,开门抓评估,让群众评价,确保评估客观真实。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要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结合学查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习近平十分关心汉江流域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7月29日,在返京途中,习近平走下列车,在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陪同下,来到汉中市考察。习近平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汉中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离开博物馆时,附近的乡亲们围拢过来热情欢呼“总书记好”。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时来过汉中,这些年一直牵挂着这里。这次来,看到这里发展变化很大,城市井然有序,很欣慰。他祝愿大家工作好、生活好、家庭幸福。途中,习近平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习近平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李干杰、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主题教育中央第十二指导组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 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返京途中在陕西汉中考察

01

2023-08

习近平陕西行丨走进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

发布日期:2023-08-01      点击量:1918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天汉湿地公园天汉湿地公园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两岸公园自然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是陕西滨水湿地规模最大景观基础条件最好的城市生态景区有314种植物 30种鱼类 89种鸟类近十年 汉江汉中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充分展示了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习近平陕西行丨走进汉中市天汉湿地公园

01

2023-08

习近平陕西行丨走进汉中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3-08-01      点击量:1776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汉中市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由“西汉三遗址”古汉台 拜将坛 饮马池建立的组团群落式市级博物馆古汉台是刘邦被封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宋代至民国时期为汉中府署所在地馆藏文物5220件套 其中珍贵文物490件套有国家一级文物——石门十三品守护好 传承好 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习近平陕西行丨走进汉中市博物馆

01

2023-08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以感恩之心赶超之志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发布日期:2023-08-01      点击量:1696

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以感恩之心赶超之志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赵一德主持会议 7月30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陕西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措施。省委书记赵一德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陕西发展的殷切期望、对三秦人民的关怀厚爱。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要求,进一步赋予陕西新的使命,给全省上下以极强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奋斗感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要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重点文旅产业链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守护好中华文脉,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秦岭区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三北”工程项目区生态保护,抓好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美丽陕西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会议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一贯要求,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秦创原构建全域协同创新格局,建好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要加速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念好能源“稳控转”三字经,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数字化赋能,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挺进、优势产业向集群化跃进、未来产业向制高点突进、基础设施向现代化迈进。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进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精准招商引资,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空间纵深。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政治、经济金融、粮食能源、社会等各领域安全,做好安全生产和防汛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障、全域开放体系。要全力以赴干好当前工作,科学评估主题教育实效,深入扎实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等各项工作,结合开展“三个年”活动,冲刺三季度、奋战下半年,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以感恩之心赶超之志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27

2023-07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发布日期:2023-07-27      点击量:1775

7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主持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64人出席会议,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会议听取了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郭永红作的有关人事安排的说明。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维斌作的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听取了副省长、省自然资源厅厅长窦敬丽作的省政府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报告。会议听取了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占峰作的关于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修改稿审议结果的报告。会议听取了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龚晓燕作的关于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会议听取了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作的关于行政执法监督条例草案的说明。会议听取了省财政厅厅长常艳玲作的关于2023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会议听取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喜民作的关于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会议听取了省财政厅厅长常艳玲作的关于2022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听取了省审计厅厅长丁德明作的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还审议了任免事项等。在当天的分组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修改二稿及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审议结果的报告;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草案及说明;省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23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调整方案草案、说明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审查结果的报告;省政府关于2022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审查结果的报告;省政府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省审计厅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专项报告;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西安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规定的决定、铜川市防洪排涝条例、渭南市养犬管理条例及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审查意见的报告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长兴、李晓英、樊维斌、杨广亭和秘书长韩一兵出席。副省长窦敬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韩德洋,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旭光,省监察委员会负责同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厅级干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委员,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

26

2023-07

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在西安举行

发布日期:2023-07-26      点击量:1726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7月24日在西安举行。全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决定》《中共陕西省委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的决定》,深化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各项部署,达到了统一思想意志、明确主攻方向、明晰任务举措、激发干劲斗志的目的。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赵一德讲话并就《决定》作说明。主题教育中央第三指导组组长韩长赋到会指导。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部署经济工作。省委常委王晓、王兴宁、方红卫、郭永红、孙大光、刘强、蒿慧杰、王琳、赵天翔、李明远出席会议。全会认为,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民生,推动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走深走实,服务保障中国—中亚峰会取得圆满成功,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省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呈现新气象。赵一德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标定了陕西发展的历史方位、实践路径,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上下功夫,更加情感自发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笃定自信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勤勉自觉地增进三秦百姓福祉,更加奋发自强地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赵一德强调,要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实践体系,努力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优创新生态,努力在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从提升城市能级、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等多维度发力,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传脉、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立标,努力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协同抓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美丽陕西建设,努力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畅通开放通道,升级开放平台,创新开放制度,努力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争做西部示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常态化做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打造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一严到底推进正风肃纪反腐,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赵一德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必须振奋精神、昂扬斗志,付出人一之我十之的艰苦努力。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勇立潮头、追赶超越,低调务实、善作善成,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依靠顽强拼搏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把着眼长远和干好当下结合起来,把开展主题教育和落实全会部署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攻坚三季度、大干下半年,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赵刚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结构向优、动能蓄积。下半年,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字当头,只争朝夕、加压奋进,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狠抓实体经济,力促工业快速回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狠抓科技创新,加快西安“双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秦创原辐射带动作用,纵深推进“三项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潜力。要狠抓需求提振,加快推动投资企稳回升、消费提质扩容,有效支撑带动经济稳增长。要狠抓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狠抓城乡融合,推动区域差异特色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要狠抓生态保护,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秦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狠抓民生改善,扎实做好稳就业增收入、优服务促公平、兜底线强保障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三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主题教育中央第三指导组成员,不是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的现职省级领导同志,省直部门、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部分部省双重管理单位、中央驻陕单位和省属企业、高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在陕的党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基层一线代表等列席会议。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307/25/content_813911.html

26

2023-07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发布日期:2023-07-26      点击量:1725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会议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增加国际航班,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安全发展。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要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要精心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加强金融监管,稳步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迎峰度夏能源电力供应。会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更好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多作贡献,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66ONAM1qJ6CEddn3MgbEg

04

2023-07

秦农银行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中小型资产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奖

发布日期:2023-07-04      点击量:2330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2023年6月,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金誉奖”拉开帷幕,秦农银行凭借优秀的资产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客户口碑,获评金誉奖“卓越中小型资产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奖项。“金誉奖”聚焦国内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基于普益标准和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专业评价体系和数据支持,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金融机构在运营管理、客户服务、金融科技、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实绩,评选出国内优秀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机构及产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此次蝉联金誉奖,秦农银行展现出非凡实力,彰显了“秦农风采”。一.树标杆,当先锋,资管业务实现韧性生长作为陕西省属法人金融机构,自2015年成立以来,秦农银行始终坚守“深耕地方经济、专注支农支小、惠及城乡居民”的战略定位,将秦农血脉熔铸三秦大地,让金融“活水”直达“三农”沃土。坚持人民性,提升专业性。自2016年开始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以来,秦农银行一直致力于以更加专业的资产管理能力为客户带来优质、长期、稳健的财富收益。为了打造契合投资者需求的理财产品,秦农银行深入“摸底”客户群体,在掌握客户信息和潜在需求的基础上,发行了更契合客户整体风险偏好的固收类产品;对于资管新规带来的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秦农银行积极实施转型战略,于2020年初发行了首款净值型理财产品,并于2021年8月实现了全面净值化管理,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行业大考”中“提前交卷”。在费用收取方面,秦农银行亦贯彻了“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相较于市场平均费用水平,秦农银行通过更低的固定管理费真正实现了让利投资者。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经过多年的资管领域深耕,秦农银行打造了丰富的理财产品品牌线,发行产品覆盖封闭式/开放式/现金管理类,构建了多品牌线、多期限、多运作方式的理财产品体系。在理财收益稳健可观的同时实现了资金状态自由切换,满足客户的不同时段资金需求。力推创新,走出新路。除常规产品外,秦农银行不定期推出特定理财产品,以创新思路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秦农银行一方面根据政策导向、特殊事件、节假日等维度进行产品设计,持续推出新客理财、行庆理财等专属理财创新产品,丰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结合地缘优势,构建差异化发展战略,立足区域提供个性化理财服务,持续走创新增效、价值赋能之路。二.优运营,强投研,产品业绩表现可圈可点随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净值化时代全面开启,底层资产价格变动带来产品净值波动的现象逐步常态化。在此大背景下,资管行业的竞争不仅依托于丰富的产品体系,提升运营管理和投研能力更是成为所有资管机构的“必修课”。秦农银行聚焦资管业务,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持续提升投研能力,用优越的产品业绩为客户的“钱袋子”保驾护航。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合规开展资管业务。秦农银行颁布了理财业务管理办法以及投资端、产品端、运营端等具体各维度管理办法,为资管业务规范运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就具体运营管理而言,秦农银行建立了符合业务发展、覆盖资管业务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设立动态管理机制,保障产品运营效率和质量;持续加强与其他专业机构的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确保理财业务合规开展。强化投研能力,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秦农银行基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债券市场供求关系等要素,确定资产配置策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目前,秦农银行已经搭建起完善的宏观及债市分析框架,能够紧盯市场,准确把握债券市场走势,实时调整资产结构及组合久期,为投资者实现长期稳健价值。运营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及强大的投研能力带来了优越的经营成果,秦农银行用突出的产品业绩为投资者实现了“稳稳的幸福”。2022年,银行理财直面市场风浪,市场最大回撤率大幅上升,投资者赎回情绪高涨;面对市场环境变动,秦农银行快速响应,积极调整运营策略,数款开放式、封闭式产品回撤幅度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2023年,秦农银行持续优化管理能力,提升产品回撤控制水平。三.尽职责,展作为,用心用情诠释品牌担当身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秦农银行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资管业务发展中坚持以“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家,以暖心服务助力百姓民生,以实际行动勇担社会责任。追寻“秦农初心”,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秦农银行坚守服务本地的经营宗旨,积极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对接省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运用多种措施精准有效地支持在陕企业及省内经济发展。2022年,秦农银行理财资金累计投资秦创原窗口企业、省内优质企业债券合计22.17亿元,用实际行动守护服务实体初心,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践行“秦农担当”,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秦农银行认真落实监管工作要求,围绕“消保为人民”的指导思想,营造和谐、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秦农银行积极打造“长者驿站”“夕阳墨轩”“怡老驿站”等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持续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万里行”“守住‘钱袋子’”“敬老月”等专项宣传活动,在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官微持续推送理财小课堂、举办金融沙龙活动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投资者教育,推动投资者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展现“秦农智慧”,业务开展获多方认可。依托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和资管业务的有效开展,秦农银行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数次获评各大奖项: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秦农银行2019年获评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先进单位”;2020年、2021年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分别评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及金融消费者教育工作优秀组织单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工作-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工作、金融广告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在资管业务开展层面,秦农银行2020年获评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银行业理财登记优秀银行”,2021年被《当代金融家》评为“最佳资管业务中小银行”;2022年,凭借秦丰嘉年系列理财产品获得第二届“金誉奖”优秀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奖项;2023年获评此次第三届金誉奖“卓越中小型资产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奖项,体现了业内对秦农银行资管业务发展成果和综合实力的认可。小结:大浪淘沙始见金,风云际会玉龙吟。秦农银行在市场波动中积极把握危中之机,持续丰富产品供给,不断加强风控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荣誉的背后是秦农银行永葆奋斗精神的佐证,更是秦农人惠及民生、服务陕西的勋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召鼓舞下,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激励启发下,秦农银行还将继续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敲响新征程启航的战鼓,站在陕西农村金融机构的龙头位置,厚植“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根基,用好“叶耸云天,根扎大地”的方法,弘扬“敢打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深耕三秦大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省及监管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政治性、坚持人民性、提升专业性,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彰显地方金融“主力军”担当,持续为陕西省经济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活水,打造全国一流农商银行!原文链接:秦农银行荣获2023年金誉奖“卓越中小型资产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奖

22

2023-05

秦农银行2023年科技活动周——宣传《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3-05-22      点击量:3342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相关工作的通知》(银办发〔2023〕46号)要求,深入宣传《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统筹协同,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国际交流,共筑对话平台,增进开放互信、合作共享、文明互鉴,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落实科普相关法律法规,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统筹日常科普和应急科普,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为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五)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切实发挥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强化督促检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按有关规定开展科普表彰奖励。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等。(六)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强化科普工作职能,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提供科普决策咨询服务。有关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要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在各自领域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七)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发挥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的优势,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积极组织并支持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科研机构要加强科普与科研结合,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八)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九)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要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主流媒体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加科普内容。各类新兴媒体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科普作品等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审核。(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注重提升科普能力,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表率。鼓励和支持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十一)公民要自觉提升科学素质。公民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主动学习、掌握、运用科技知识,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三、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十二)强化基层科普服务。围绕群众的教育、健康、安全等需求,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积极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以科技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活动。建立完善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十三)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宏观布局,促进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等特色的科普基地。全面提升科技馆服务能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科技馆,支持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品及服务规范管理。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活动。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观测站等在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发展,大力发展线上科普。(十四)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依托现有科研、教育、文化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聚焦“四个面向”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培育高水平科普创作中心。鼓励科技工作者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加强交流,多形式开展科普创作。运用新技术手段,丰富科普作品形态。支持科普展品研发和科幻作品创作。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推广力度。(十五)提升科普活动效益。发挥重大科技活动示范引领作用,展示国家科技创新成就,举办科普惠民活动,充分展现科技创新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撑作用。面向群众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问题,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公益科普。(十六)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合理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职称评聘标准。广泛开展科普能力培训,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加强对科普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推进科普智库建设。加强科普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十七)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兴办科普企业,加大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技研发、市场推广与科普有机结合。加强科普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十八)加强科普交流合作。健全国际科普交流机制,拓宽科技人文交流渠道,实施国际科学传播行动。引进国外优秀科普成果。积极加入或牵头创建国际科普组织,开展青少年国际科普交流,策划组织国际科普活动,加强重点领域科普交流,增强国际合作共识。打造区域科普合作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四、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十九)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具备条件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力度,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要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注重宣传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创造良好氛围。(二十)发挥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聚焦战略导向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在安全保密许可的前提下,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使用科技成果,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鼓励在科普中率先应用新技术,营造新技术应用良好环境。推动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搭建科技成果科普宣介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二十一)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科普。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建立科学家有效参与基础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加强幼儿园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配备和科学类教材编用,提升教师科学素质。高等学校应设立科技相关通识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习阶段学生需求,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科普志愿服务。(二十二)强化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加科普内容比重,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育,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能力。(二十三)强化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的科普。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能素质,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志愿服务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优势科普资源向农村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二十四)强化老龄工作中的科普。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社区学院(学校、学习点)、养老服务机构等,在老年人群中广泛普及卫生健康、网络通信、智能技术、安全应急等老年人关心、需要又相对缺乏的知识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应用等能力。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二十五)加强科普领域舆论引导。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强化科普舆论阵地建设和监管。增强科普领域风险防控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建立科技创新领域舆论引导机制,掌握科技解释权。坚决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打击假借科普名义进行的抹黑诋毁和思想侵蚀活动,整治网络传播中以科普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二十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优秀品质,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推出一批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二十七)加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科普工作。推广一批实用科普产品和服务,组织实施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等科普活动,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流动,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七、加强制度保障(二十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鼓励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科普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依法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的政策措施。(二十九)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完善科普工作者评价体系,在表彰奖励、人才计划实施中予以支持。鼓励相关单位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职工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参考。合理核定科普场馆绩效工资总量,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适当核增绩效工资总量。(三十)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督评估。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开展科普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科普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加强科普规范化建设,完善科普工作标准和评估评价体系,适时开展科普督促检查。合理设置科普工作在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等评选体系中的比重。来源:1.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22

2023-05

秦农银行2023年科技活动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宣传

发布日期:2023-05-22      点击量:3753

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中国人民银行于2023年5月20日至31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举办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的金融科技活动周。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了解下“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解答。一、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又一次重要论述,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下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解答。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开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新阶段,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2月24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一)谈基础研究:建好平台 尽展其能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研究的特点是越往前走,越觉得不理解的东西越多,这是科学家基本的认识,也是对科学敬畏的态度。我们国家到了这个阶段,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参与基础研究的主体和基础研究的投入,理所当然应该更加重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会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条主线,把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这三方面平台都建好,有些是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有些是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有些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让他们都有舞台,大家尽展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聪明才智。(二)谈创新主体:创新不问出身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50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8%。“把企业明确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介绍,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具体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四个强化”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不问出身,无论企业是大是小,无论企业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规则的公平。科技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吴朝晖说。(三)谈人工智能: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批现象级应用,表现出很高的人机交互水平,在众多行业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介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科技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启动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确定了以“基础软硬件”为主体、“基础理论”和“创新应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研发布局,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一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方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下一步,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三是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四是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陈家昌说。(四)谈科技合作: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人类问题的重要贡献者。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介绍,我们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同时,举办了48场政府间科技合作会议,新签和续签了25项科技合作文件,在科技抗疫、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深入务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政府间对接、深化民间交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布局新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国际科创中心实施一批制度性政策性改革举措,并加大我们国家科技计划对外的开放力度。”张广军说。(五)谈人才驱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都围绕人才开展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科技部始终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把解决科技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科技部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解敏说。来源:1.党的二十大报告2.中国政府网_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谈新举措新进展》